一、期初教学检查情况通报
3月8日,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,学校成立了以校领导、党政办公室、党委宣传部、教务处、学生工作处、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估中心为成员的检查组,会同各教学院(部)检查小组深入到各个教学楼等教学区域,进行教学巡查、看课、听课,检查任课教师教学情况、学生到课率、教材到位情况及实验实训室准备情况。
(党委书记陈继平、副校长肖文胜在J1教学楼随堂看课)
(校长李社教、纪委书记卢雪梅在J2教学楼检查教学运行)
(党委副书记李金奇、副校长尹念东在J3教学楼检查课堂教学效果)
(副校长涂立桥、副校长冯运仿在J4教学楼检查教学运行)
从检查的情况来看,全校整体教学秩序井然、教学管理有序、教学保障到位、教师按时到岗、无私自调停课现象,学生到课率高,教学秩序正常平稳。
其中,马克思主义学院开设的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》、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》课程坚持集体备课、有效落实课程计划和课堂计划,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开展课堂小组研讨、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,课堂教学内容充实、质量明显提升。
在检查中也发现存在以下问题:
1.教学方法手段有待创新,学生积极性激发不够。
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教学手段,进行现场考勤、课堂预习,课堂效率不高。全体教师应合理利用电子班牌、创建与课程同步的线上教学班,将考勤、课前预习指导等教学环节与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,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,拓展学生学习渠道,提高课堂教学效率。
2.“课程和课堂计划”执行力度不足,课堂目标不明确。
大部分教师都能根据专业认证要求,制定课程计划和课堂计划,但在授课过程中对“两个计划”执行力度不够,偏离了课堂计划的设计和安排。
3.教师对课堂秩序管控不严格,学生玩手机现象普遍。
学生在课堂上低头玩手机现象普遍,部分任课教师疏于课堂管理,不能做到及时管控。
在今后的教学检查中,学校将持续开展针对“两个计划”实施情况和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情况的专项抽查,希望各教学院(部)和全体教师按专业认证要求切实履行教学职责,严格执行“两个计划”。
二、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情况通报
为全面落实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落实“以本为本、四个回归”要求,聚焦教学创新、掀起学习革命,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,按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,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相关文件要求,我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分两个阶段举行。
本次大赛主题是落实“以本为本、 四个回归”的要求,以“新工科、新农科、新医科、新文科”建设理念为引领,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,推动教学创新”,推动教授走进本科生课堂,推进智慧教育,倡导和引导教师热爱教学、倾心教学、研究教学,潜心教书育人。2月8日前,各教学院(部)按职称分正高组、副高组、中级及以下组三个组别进行了初赛,选出以下选手进入校赛环节并提交了第一阶段的参赛资料。
序号 |
教学院(部) |
正高组 |
副高组 |
中级及以下组 |
1 |
机电工程学院 |
|
江金鱼 |
王强 |
2 |
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|
齐海兵 |
黄松柏 |
刘俊 |
3 |
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|
朱雅兰 |
张丽莉 |
王汉林 |
4 |
计算机学院 |
陆垂伟 |
冯珊 |
邓丹君 |
5 |
经济与管理学院 |
鲁千霞 |
黄小荣 |
刘丽 |
6 |
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|
晏克勤 |
李冬梅 |
程方 |
7 |
化学与化工学院 |
卢小菊 |
刘冠辰 |
胡燕辉 |
8 |
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|
胡志刚 |
付勇军 |
|
9 |
艺术学院 |
|
|
邹定家 |
10 |
医学部 |
肖安菊 |
马红樱 |
|
11 |
外国语学院 |
|
张嵋琳 |
阮桢 |
12 |
数理学院 |
余宏生 |
廖艳华 |
肖悦 |
13 |
师范学院 |
|
谢晨 |
孙茜 |
14 |
马克思主义学院 |
何建东 |
汪金川 |
张丽萍 |
15 |
国际学院 |
|
|
缪杉莎 |
16 |
体育部 |
|
陈杰 |
|
3月13日,教务处和教学质量检测与评估中心组织校内、校外专家。在我校J2教学楼智慧教室分三个小组进行了校赛的现场评审环节比赛。




各位参赛选手根据要求,说课程与课堂设计、说课程与课堂创新点,并结合智慧教学工具和平台,对课程的教学环节进行现场教学模拟。





教学模拟中,选手们通过案例点评、研讨辩论、项目探究,灵活选用生讲生评、以练代讲、边讲边练、边做边评、生问生答等方式实现了师生、生生互动,课堂质量明显提升。






大赛经校内、校外专家现场评比,分别评选出正高组、副高组、中级及以下组一等奖1名、二等奖2名、三等奖3名。
序号 |
教学院(部) |
正高职称组 |
奖项 |
1 |
化学与化工学院 |
卢小菊 |
一等奖 |
2 |
医学部 |
肖安菊 |
二等奖 |
3 |
计算机学院 |
陆垂伟 |
二等奖 |
4 |
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|
晏克勤 |
三等奖 |
5 |
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|
朱雅兰 |
三等奖 |
6 |
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|
齐海兵 |
三等奖 |
序号 |
教学院(部) |
副高职称组 |
奖项 |
1 |
外国语学院 |
张嵋琳 |
一等奖 |
2 |
师范学院 |
谢晨 |
二等奖 |
3 |
马克思主义学院 |
汪金川 |
二等奖 |
4 |
医学部 |
马红樱 |
三等奖 |
5 |
机电工程学院 |
江金鱼 |
三等奖 |
6 |
计算机学院 |
冯珊 |
三等奖 |
序号 |
教学院(部) |
中级及以下组 |
奖项 |
1 |
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|
刘俊 |
一等奖 |
2 |
化学与化工学院 |
胡燕辉 |
二等奖 |
3 |
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|
王汉林 |
二等奖 |
4 |
国际学院 |
缪杉莎 |
三等奖 |
5 |
经济与管理学院 |
刘丽 |
三等奖 |
6 |
外国语学院 |
阮桢 |
三等奖 |
参赛教师紧密围绕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“OBE”教育理念,利用雨课堂、学习通等现代信息化教学工具和平台,通过创新的教学设计和“以生为主”的课堂教学展示,充分体现了专业认证要求下的新模式课堂教学效果。全体任课教师应主动向各位参赛选手学习,落实课程负责人、课堂负责人制度,做好课程和课堂“两个计划”,夯实教师责任,热爱教学、倾心教学、研究教学,并针对课堂教学积极反思,持续改进,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,促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。